读书会
读书会
您的位置:首页 > 读书会

朱焕之:如花文字,我喜欢 ——读卢慧君散文集《青春如花》有感

发布日期:2019-09-03 发布者:安康市图书馆 访问:159

收到卢老师惠赠的《青春如花》正是7月初,我迫不及待打开新书直奔王宗仁老师的序和卢老师的后记。当我一口气读完王老师的序,我才知道卢老师的这本书的分量之重。

拜读完序,我舍不得看内容,我要选个有风有雨的好日子,慢慢品味,或者在研讨会之前一两天或选好日子,准备写一篇可以称得上“评论”的东西时,再一口气读完。因为我怕多余的时间蒸发掉我脆弱的情感,从而写不出文字来。

就在前天和昨天,我认真拜读和学习后,认为:有三个吸引人和三个让人无法抗拒。

第一个吸引人是书名。书名“青春如花”就很吸引人,看到就想读。这也是,为什么多家出版社争相为她出书的缘故吧。二是语言优美吸引人。无论是写美景,还是写人、写事,她生花妙笔,诗一样的语言,紧紧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和心灵。三是文笔细腻、情感真挚、细节描写精准到位、想象丰富吸引人。

三个让人无法抗拒,一个是:无论什么样的景,在慧君的笔下总是美得让人无法抗拒,看了她笔下的美景,就有立刻想去游览的冲动,仿佛能带走人的魂魄。比如她笔下的《白河印象》。写小巷:“小巷曲折迂回,一眼望不到尽头,巷内深不可测的老井,藏着往事无数的秘密,透过红纱流泻的灯光,柔和、朦胧,弥漫着神秘的浪漫。”她写夜晚的白河,说它:“如同桥儿沟一般内敛,沉静。”把白天的白河比作“怒放的山花一样,开放,张扬。”这里已经很美了,还有“最令人感叹的是天宝园。”把个白河写的,没去过的人很想去,去过的,还想再去。这是不是让人无法抗拒?

我不用再赘述她笔下的美景了,王老师在序中已经讲述了。

《白河印象》中她所写到的几处,我的印象也很深刻,却没能运用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的喜悦,这也许与我平日里写景时情感抒发的多,而疏于写景有关。学习了慧君的作品,于我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提升。

第二个无法抗拒,就是她写人写事都有她特别独到的地方。她写嫂子,不用第三人称,直接用“你”似乎就是面对面给嫂子“表白”。对嫂子整个人的介绍,用她对这个家的“爱”来完成。通过在物质极其匮乏时代,寒冷的冬天把自己新买的心爱的围巾拜完“新年”后送给小姑子、打理家务、侍奉常年有病的公公、婆婆等一系列家事,从细微处描写,不动声色地让人觉得似乎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,一个极其普通却又十分伟大的嫂子形象跃然纸上,让人不得不敬重三分,作者对于嫂子的爱,没有血缘胜似亲姐妹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了,对于嫂子的赞美和爱意就不言而喻了。   

赞美大河镇尊师重教——《托起明天的太阳》一文,看到这个题目就特别想知道内容。这个题目是我20年前一篇演讲稿的题目,当时获了个一等奖,熟悉的题目在慧君的笔下会写些啥?当我急切翻到108页“一发不可收拾”。我看书有个习惯,拿到书不会从头至尾,一一看完,而是有选择的先看一些题目入眼的,这些阅读完了之后才会重新全部再拜读一遍。慧君的这篇《托起明天的太阳》,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:

“世间有一种感动叫责任,有一种责任叫担当,有一种担当源于爱,这种大爱叫‘我帮你’。”是不是你不看都不行,内心的这种情感阻止不了:正值脱贫攻坚时期,大河镇的教育脱贫到底是怎么做的,与别处有何不同?是不是让人有种无法抗拒,必须用心阅读、了解,内心才能平静下来的感觉。

第三个无法抗拒,就是慧君对于学生的爱。我也是一名教师。教师看教师也是比较挑剔的。慧君在处理调皮孩子的事上,方法很巧妙。她的这些教育学生的方法和处理学生矛盾的技巧,不仅非常值得年轻教师好好学习,也值得很多中老年教师学习、借鉴。

当然也有我认为所谓瑕疵的地方。曾老师提到的封面封面上字体问题,和唐老师讲到的有的文章只写意境没实际事例,空的问题有同感。117页的《爱的力量》一篇,文字单薄,撑不起题目,如果再丰满一些会更好。一孔之见,鸡蛋里挑骨头,还望海涵,再版时,修正后,将更加完美!

一句话,慧君的散文,就像她的人:清新、优美、细腻,又有一种文学里的“韧劲儿”,如花文字——我喜欢!